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文章 > 德鲁克教你经营完美职业生涯

德鲁克教你经营完美职业生涯

时间:2020-07-18 10:45:08点击:


作者:彭信之,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资深讲师

来源:原文刊登于《中国培训》2020年6月刊


传统的人力资源政策仍然认为,为一家公司工作的人应是这家公司的专职雇员,然而事实真相可能是这样的:你的员工队伍由派遣员工、临时人员、组织自身的员工,以及外包公司、供应商或者经销商的员工所组成。


这种灵活用工的策略不仅可以消除劳动法规造成的昂贵成本,但更重要的是,让专家来负责那些繁文缛节的文书工作,会使企业可以更加专注于自身业务,真正发挥知识社会的协同优势。根据麦肯锡1997年的研究表明,《财富》500强企业如果把员工关系外包,劳动力成本也可以减少25%~33%。


这样的组织形态意味着要彻底审视自己源于工业时代一直沿用至今的人力资源政策,以适应新的生产力要求:


如何让企业内、外部的员工获得相对公平和公正的待遇,以让他们心无旁骛的共同投入到组织工作中?


如果让企业外部的员工同样拥有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的政策需要做出怎样的调整以示对其的尊重?


如果发挥出企业外部员工的生产力,这与内部员工的政策应有什么样的区别,才能让他们的知识为企业做出更多的价值?


所有这一切对现有的人力资源政策来说意味着什么样的改变?


组织改变的另一面是个体的改变。2001年11月,BizEd杂志对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做了一次专访,当德鲁克被问到当今商学院教给未来的管理者最重要的三门课程时,德鲁克把自我管理排到了第一位:“因为太多的人仍在指望着人事部门来照顾他们,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不知道自己的归属何在,他们对自己毫不负责。”


从前公司是主人,员工是仆人,是因为公司拥有生产工具。没有这些生产工具,员工就不能谋生,所以员工对公司的需要会大于公司对员工的需要,但是今天不同了,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为知识工作者所有,并具有高度的可移动性。知识工作者的地位因为知识社会的到来而被充分的放大,即然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知识工作者就需要走出被动依赖的思维方式,成为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将自己置身于可以做出更大贡献的地方。


以下有三个维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灵活用工形式下自我规划与发展的逻辑。


1

建立职业发展的事业理论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事业理论”(theory of the business),他所涉及的是组织的业务、组织的目标、规定目标的方法、组织的客户、客户的价值和客户的需要,包括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假设,对组织核心使命的假设,对组织所需要的核心能力的假设。


德鲁克每次与教会、企业或大学的人见面时,总是会结合这三个假设问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的业务是什么?你想实现什么?什么使你与众不同?


第二个问题是:成果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是:你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你必须做什么才能凭借出色的或者伟大的能力取得成果?


(“管理大师德鲁克”,波士顿公共广播电台(WBRU),为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准备的节目,2004年12月8日)


个人要进行职业的规划和发展,第一步同样是是建立自己的事业理论,需要我们回答另外三个问题。


1、认清你的热情所在


你需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在现有的工作中有哪些是你特别喜欢的,而哪些则是你宁愿交给别人去做?其实我想问的是:你的热情是否和你的工作需求相符?你是否调整好了你的热情与工作需求之间的关系?


已故哈佛商学院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曾经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商业智慧,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的文章,他在文章的结束语中写道:“我很清楚,一些公司运用我的研究成果,并获得了巨大收益;我知道自己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当我面临疾病时,我发现那些影响对我而言微不足道,这真有趣,我由此得出结论:上帝评价我这一生过得如何的标准并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我能影响多少人的人生”。


你的热情所彰显的内容与你的人生使命相关,柏拉图曾说过“哲学就是练习死亡”,我们同样可以问问自己:如果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我会因为自己没有做什么事情而感到后悔?假如我还没有开始追求,我知道我此生命中注定一定要去做的事情是什么?什么样的活动、什么样的人或者哪些地方往往给我激情澎湃的感觉?


在上述问题回答完毕之后,圈出其中的关键想法,语句和词语,然后花一点时间尝试写下你的使命宣言,你的热情应该会在实现使命的过程中不断的放大,所以定期问问自己:我是否觉得这个使命代表了最佳的自我?当我回顾这个使命宣言的时间是否感到有了方向、目标、挑战和热情?我的工作和生活是否遵从了这个使命宣言中的理想和价值观?


2、发现自己做事的原则


人生事业理论的第二个层面是关于价值观的。我们要在一个组织里发挥应有的作用,价值观必须与这家组织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当然,价值观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是必须足够接近。这样才能和谐共处。否则,我们不仅会遭遇挫折,也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对于个人来说,价值观是且应当是人生最终的检验标准,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原则和边界,是不可逾越的,哪怕一次也不行,以100%的坚持来来保持原则要比 98%的坚持来保持更容易实现。


如果你从未越界,那么你的道德就足够强大,你的价值观就会会得到用心的呵护,让他变得更加强大;而如果你破例一次,也就失去了内心的坚守,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破例——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可是身处职场中的我们身受各种诱惑与挑战,如果不能固守自己的原则,结果只能像屈原在《离骚》中发出的感叹:“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要了解价值观,最简单的问题就是问问自己:早上刮脸或者涂口红时,我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过另外一个方法也许更有效,问问自己:“你对别人身上的哪些品质感到最不满?”人们在描述他们无法容忍的行为时,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价值观,比如你非常厌恶刻薄吝啬的行为,那么慷慨大方或许就是你的一项主要的价值观。如果你对粗鲁无礼的行为特别反感,那么替他人着想可能就是你极为看重的价值观。


3、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工业社会管理的愿景是让工人成为有效率、自动化、标准化的机器,而知识社会管理的愿景则是充分发现和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知识。


身为知识工作者,我们必须知道,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多。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是十项全能,与人类现有博大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汇集总和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不及格。世界上实在并没有真正全能的人,最多只是有在某方面特别有能力的人。所以,我们努力的关键不是去克服所有的缺点,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去着眼机会,发挥优势,然后不断的武装和强大这些优势,以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你是否可以直接描述出自己最出众的三项优势以及三个严重的不足?你的优势是否和你目前担任职务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足是否会影响到你的职业生涯?你需要培养哪些技能才能让优势发挥到最大?这些问题都不是当场就能够回答的,不过只需要你在每次工作做完之后做一次认真的复盘,答案很快就会浮出水面,然后就可以不断增强你的优势了。当然,如果某个弱项影响到了你优势的发挥也要加以改进。但是重点是你应该把更多精力集中到你有较高能力和技能的领域而不是改进弱项,从平庸做到及格比从一流做到卓越需要付出更大的辛苦和努力。


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你的优势与你的激情、价值观会自然而然的结合在一起,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不会是这样的,这就意味着你得去寻找,如果你真的在某方面很有天赋,而在另一个方面有激情,那么肯定有一个职业机会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


事业理论的三个思考就好像是三个圆圈一样,而出现在共同重合的部分就是机会


2

建立职业发展的战略


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事业理论,整个职业生涯就有了一条清晰的主线,接下来就到了为自己人生定一个战略。战略有好有坏,好战略的核心基本相同:发现关键问题,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方案,并集中力量采取行动处理这些关键问题。虽然很多人在25岁之前都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在,不过随着职业经历的积累,你终会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领域,并且能够在这个领域做到很出色。


但是,如果你以为只要自己闭门家中坐,把问题从头到尾仔细的考虑一遍答案就会自己跳出来,那等待你的就只会是失败。


要制定职业生涯的战略,我们同样需要做三件事情。


1、调查分析:要有持续思考的习惯,分析行业形势,认清竞争优势和态势,将自己的战略与时代脉搏同步,这里的关键是要走出去并行动起来,一直到你明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兴趣和重点放在哪里。当你真正找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时,结论就会自然而然的浮出水面。


同时你也应该更深入地了解特定的行业及职业。你得去问问那些已经在这个行当工作的人们,发几封电邮,问问他们的工作是怎样的,很多人愿意回答你。而且这些将很有可能成为你判断工作是否合适的线索。一旦你已经决定了并且准备开始工作了,去找一个资深的专家,也就是这个行当做的比较成功的人,让他们指导你在该行业取得成功。


2、确定指导方针:为了克服障碍而制定整体性策略,这意味着要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帮助你做出判断,为了使你的战略成功,你必须不断验证所有的假设是否成立。


有一个工具可以帮助到你,就是“发现-驱动计划”,我们要问自己的一个很厉害的问题是:哪些假设条件需要得到验证,才能说明这个战略有效?


我们都想事业成功,有职业幸福感,却总是在走得太远后才意识到自己做了南辕北撤的事情,根本不可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这个工具就能帮助你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具体的做法是,从事某项工作前,仔细地列出还有哪些事是需要别人来澄清或提供的,以便能完全达到预期,问问自己:“要成功完成这项任务,先要验证哪些假设条件是真实的?”把这些假设条件列出来,想想它们是不是可控的。同样重要的是,哪些假设条件需要被验证是真的,你才会对做出的选择感到满意?你做决策是根据外在还是内在的动因?为什么你认为这会是你自己喜欢的?你有什么证据来证明吗?


3、连贯性活动:采取统一连贯性的行动,始终指向整体目标的实现。


我们可以用5W1H来建立这样的连贯性,问问自己,若要将战略转化为行动:我的阶段目标是什么?要取得哪些具体的成果以表示目标的实现?我需要谁的支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们建立合作?


通过以上三个持续的思考,你就要清楚你的职业目标了,比如,晋升为某集团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创办自己的公司、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等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事业理论帮助我们明确大的方向,战略目标则清晰的指向事业的终点。


这里推荐大家给五年后的自己写封信,在信中注明你的职位和具体的职责,生活在哪一座城市,生活的方式是怎样的,有怎么的业余生活等等,其中的关键是,为什么这项事业值得你付出五年的时光?然后你必须列出中间这五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强迫自己思考下一步必须学习的知识,获得的技能,从而让自己不断靠近战略目标,经过这样的过程,你就会拥有清晰、正确的步骤来追求战略目标的实现了。


3

从成功到有意义的人生


职业规划有一件事情往往被我们所忽略,那就是如何面对人生下半场。人生就像一场有上、下半场的比赛,下半场会出现在35-45岁之间的某个时候,那时我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职业的巅峰。


在从事了 20 年大致相同的工作之后,一切早已经得心应手。在工作中,我们已经学不到新东西,做不出新贡献,遇不到新挑战,因而也不会产生什么满足感。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另外长达 20 年乃至 25 年的职业生涯,这时候我们往往不会只满足于成功本身,而是希望人生可以更有意义。


以下三个建议可以帮助你提前做好准备。


1、发展一个工作以外的兴趣


在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培养专长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如果能够完全在不同的领域获得成功,这会增强你的自信心,在接受新任务时也更有尝试的意愿。


而且在和自己的兴趣在一起的时候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放松,缓解精神高度集中在工作所带来的压力以及职业疲倦期。


而最大的价值在于,将来自某一种行业中的真知灼见运用到不为人知的另一行业中而产生的美第奇效应,这些都能让您重新思考未来的生活方式。


我曾见到过一些朋友由此华丽转身,成为瑜伽教练者有之,成为管理顾问者有之,成为作家者有之。


2、参加一家非营利组织


许多在本职工作上做得非常成功的人,仍旧留在他们奋斗了20~25年的工作岗位上。这份工作经常已经没有多少挑战性了,但仍然需要我们每周工作40~50个小时。


所以有些人从忙忙碌碌的专职工作人员转职为兼职人员或者成为一名管理顾问,或者为自己找到一份与本职工作并不矛盾的工作,通常是非营利组织,这会让我们以另外一种方式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德鲁克先生曾询问过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当地分会的主席,她本人是某地区银行的副总裁,还是两位孩子的母亲,问她为什么愿意承担额外的沉重工作时,她说:“我热爱我的工作,但是我并不知道自己能做出什么贡献。但在大自然保护协会却不同,我在这里工作知道我们为了什么而工作”。


3、建立持续学习的习惯


领导力专家沃伦.本尼斯和伯特.纳努斯曾针对来自不同行业的90名杰出领导者做过一项研究,结果发现了成长和领导力之间的关系:“自我发展和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这正是领导者与追随者最本质的区别。”


成功的领导者都是善于学习的人。这种学习过程是持续不断的,是自我约束和坚持不懈的结果。这里所说的学习,并非指悠闲的坐在教室里上课。而是指“学习新事物,发现成长机会,以及努力督促自己获得不同能力”的行为,把持续的学习当做是一个习惯。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真心的希望理解和掌握新技能,对自己有十分清晰的认知,不断思考和询问高质量的问题,而且,你要允许自己犯错并在错误中接受反馈。


4

结语


总之,知识型社会已经演变成具有高度竞争力的社会,知识将在全世界通行无阻,人们再也不能以得不到必要知识为表现差劲的借口。


德鲁克经常说:“在知识的丛林中,供工作者攀爬的阶梯已经不见了,工作者必须携带自己的开山刀。”


是的,知识工作者以各种身份与组织合作将成为一种常态,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灵活用工政策不断改变现有的人力资源体系。这需要个体而不是组织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上全部的责任,这件事被称为“自我管理的革命”。


要在这种静悄悄的革命中取得自己想要的人生,你不仅要有雄心,有干劲,有才智,还要找到自己的开山刀。